随忆
邓先生在2017年到住院前,一直都太忙。有段时间,每次去先生办公室,都觉着先生比较疲倦。那段时间,我也常说:“邓老师,别太累了呀”。但先生改稿、看论文也一直停不下来。先生看稿件和论文特别认真,每次都在打印出来的纸稿上详细圈改——从内容到用词均会批改。如果拿到的是所里学生的论文,还会打听是谁的学生,让帮忙找找,亲自面授。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在背地里嘀咕:“邓老师这样太费神了,给学生指个大概就好了,还是自己身体要紧。”但从不敢在邓先生面前说,怕他着急。尽管心里嘀咕,邓先生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还是让人忍不住地敬佩。
最近正在办理将八五填图未数字化的几条断裂的数据建库的事情,不禁感慨,如果不是邓老师对工作的热爱,这些宝贵资料可能就要尘封在过往了。“八五”期间,由邓先生牵头完成了约20条我国大陆重要活动断裂填图工作。自此开启了新中国的活动断裂填图的相关工作。活动构造领域内被熟知的经典著作《海原活动断裂带》就是“八五”期间填图的一条断裂。由于当时资金、条件、技术有限的原因,大部分工作没有出版、没有得以流传。后来经邓先生、徐老师和于老师等各方努力,联系作者或原单位协助将其中13条断裂矢量化、入库和出版。而有7条断裂因各种原因并未建库。每每听徐老师说起“八五”期间还填了某些断裂,我总为没有数据感到遗憾。后跟于老师说起,于老师很笃定地说,去找邓先生,应该有。那段时间邓先生准备退休,很多工作需要整理,比较忙,但他听到我的来意后,仍答应忙过手上的事后找一找,也并不能确定每一条断裂的验收资料都保存着。我想也是,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项目,年代有点久远了。过了一段时间,邓先生也没忙完,我也就没报太大希望。又过了一阵,邓老师来找我,说资料都找到了。我惊讶极了,过去一看,这些资料不仅都找到了,还归放在不同的袋子里。邓先生交给我的时候,还与我一道,把每个袋子里的资料拿出来检查是否按照断裂放在正确的袋子里,并在每个袋子上标上名字。我离开的时候,邓老师还不忘叮嘱好好保管,这些资料就剩这一份了。之后,在办理资料扫描等事时,我都时刻叮嘱自己和经手人:“这是绝版”。望这批资料数字化的工作能早日完成,以此感谢我们敬爱的邓老师!
吴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