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艳阳高照、凉风习习、黄河深翠、远山如黛。2020年为期10天的研究生和新职工“活动构造认识实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圆满完成,这是自2011年我所与宁夏地震局联合建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生野外教学实习基地”以来的第九次实习。参加实习的有2019级博士、硕士研究生、新入站博士后和新入所职工等,共计35人,带队老师有何宏林、韩竹军、王萍、李涛研究员,熊建国、孙浩越副研究员,还有宁夏地震局的雷启云高工、地质所人才资源部的董凌峰。
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下的黄河,串珠般地将中卫、中宁、吴忠、银川、石嘴山等连在一起,构成了一条金银般的米粮川,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宁夏回族自治区获得了“塞上江南”之美誉。南部的固原市背靠六盘山,仰泾河源头之便利,近年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发展。对于认识和研究活动构造,宁夏也同样得天独厚,横跨华北和青藏高原两大构造域,西挤东张,具有丰富的活动构造现象,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活动构造类型,既有连续的褶皱变形也有不连续的断裂构造、既有左旋走滑也有右旋走滑、既有正断层也有逆冲断层,是一个优良的天然实验室、卓越的实习基地。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实习情况比较特殊,与宁夏地震局充分沟通后,全体师生做了核酸检测。排除万难,在避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所里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为确保培训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掌握野外地质知识,体会设置实习基地的初衷和精髓,9月11日野外实习在室内培训中拉开帷幕。首先,单新建副所长向大家介绍了本次野外实习的特殊性,本次实习所里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好好学习地质专业知识。同时,强调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不仅要注意野外人身安全,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并预祝大家实习顺利。何宏林研究员做《活动构造相关知识介绍》报告,他从什么是活动构造、为什么研究活动构造、我国活动构造研究现状、如何研究活动构造及为什么进行活动构造实习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述。王萍研究员就此次野外地质实习的地点、典型活动构造现象以及此次实习的教学内容和意义,为全体师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使大家对此次野外实习地点的构造背景有了大致了解,并对此次野外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陈正全助理研究员介绍了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同学们展示了野外常见的危险因素,教大家如何避免危险以及遇到危险的时候如何自救。人才资源部的老师就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实习分组以及纪律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全体实习人员于9月15日清晨抵达宁夏地震局,随后,大家认真听取了雷启云高工做关于宁夏地区活动构造的精彩报告。报告介绍了许多科学家在宁夏地区积累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为推动我国活动构造的学科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通过此次报告,实习队员了解了宁夏地区活动构造的特点,实习地点分布的典型活动构造,对此次实习的整体安排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严明的纪律和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是实习顺利完成的必要保证。
这次野外实习得到了宁夏局的大力支持,雷启云高工在实习前对实习点进行了野外踏勘与探槽修复。本次实习从认识苏峪口贺兰山东麓正断层开始,依次考察了沙坡头的黄河阶地和孟家湾断层、罐罐岭地震破裂带、贺家口子背斜实测地质剖面、六盘山东缘逆断层、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带、窑洞水逆断层、贺兰山西麓右旋走滑断裂带最后结束于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红果子长城位错。这次实习老师们教得细致,同学们学得认真。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都不同程度的了解了活动构造,认识了活动断层和活动褶皱,知道了什么是正断层、什么是逆断层、什么是走滑断层;认识了河流阶地和洪积扇,知道了它们对于研究活动构造的意义;认识了断层崖、山脊和冲沟位错,知道了它们对于识别构造活动行为的指示意义,并学会了如何测量断层位错量;知道了什么是
古地震,并初步学会了如何在探槽中去识别它们等。
单新建副所长作本次实习介绍
何宏林研究员(左)、王萍研究员(右)行前室内培训
红果子位错长城前全体实习师生留影
韩竹军研究员(左)、何宏林研究员(右)野外授课
雷启云高工野外授课 实习队员在探槽内绘制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