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震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灾害(原名: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面向国家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在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与编图、活动构造高精度定量研究、地震危险区预评估、震后高精度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建议、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和一系列新认识。主要成果包括:
(1)完成了《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查—南北地震带北段》,为综合评价我国主要活动断裂带/段的长期强震危险性提供了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2)完成了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与编图,创新性的利用贝叶斯概率方法与机器模型开展了中国地震滑坡危险性真实概率研究,制作了第一代中国地震滑坡危险性概率图。
(3)完成了东天山库米什断裂高精度定量研究,从活动构造高精度定量研究数据源头与技术方法入手,开展了深入示范研究,对地震地质研究方向的高精度、精细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4)地震危险区预评估、震后高精度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建议,给出震后可 能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和震前应采取的应急准备措施建议。通过预评估工作,显著提高了震后快速评估的精度。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地震危险区预评估工作中。
(5)获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新认识。通过野外喷发物分布特征和地层关系,室内喷发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重新认识理解了千年大喷发,并恢复了其岩浆活动过程。
(6)用多种测年研究手段确定了云南腾冲火山群第四纪喷发序列和活动迁移规律,明确了区内全新世火山的最后喷发时间,为火山灾害预警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7)利用高精度的层析成像资料,识别了俯冲太平洋板块的空间分布,重构了其俯冲历史,推算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的含水量,探明了五大连池火山和哈拉哈河火山上地幔精细结构,揭示了中国东北火山动力学背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详细亮点:
Geomorphology 与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米家山与青铜峡黄河阶地新研究成果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断裂地表破裂与滑动分布及其对断层行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