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在2025年3月28日缅甸曼德勒7.9级地震之后启动地震科学考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与强震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断层习性与古地震学科组罗全星、李传友、陈桂华等基于震前和震后(3月29日)的北京3号卫星影像数据(分辨率约为0.5 m/pixel)解译,获取了以震中为中点、南北两侧各延伸约25km(共计长约50km)的可靠的地震地表破裂(图1)。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地表破裂整体连续性较好,除植被遮盖区或者居民区附近不易分辨形迹之外,整个段落破裂基本都清晰可见。破裂带总体走向 358°,近南北,由一系列挤压鼓包、拉张凹陷和裂缝条带相间排列构成。单条破裂一般长度为几十米到上百米,各条破裂之间多呈左阶斜列展布。破裂带形迹总体较为简单,宽度通常在3-4 m(图2A),雁列位置一般宽10多米到30多米;南段局部地段相对弥散,破裂带宽度可达到100多米(图2B)。基于右旋错断的道路、田埂、地垄、小冲沟、车辙印等标志测量获得了共计130个同震水平位错值,位移分布特征见图1(右)。总体上,震中以北破裂段的同震水平位错量较大,多为3-4 m,最大位错值可达4.8m(图3);震中以南段虽然个别位错值也能到4m左右,但整体位错量相对较小,多在1-2m左右(图4)。
图1 基于北京3号卫星影像解译的地表破裂几何结构及同震位错分布特征
绿色五角星表示缅甸地震震中;红色线条表示解译出的同震地表破裂,黑色线条表示实皆断裂;白色框表示卫星影像范围;
图2 同震地表破裂带几何结构特征
图3 震中以北段典型断错标志的震前和震后影像对比,位置见图1
图4 震中以南段典型断错标志的震前和震后影像对比,位置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