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红河断裂科学钻探工程开钻动员会在云南元阳举行

2025年4月9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红河断裂科学钻探工程开钻动员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那炳村隆重举行。活动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云南省地震局主办,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标志着我国地震科学研究迈入新阶段。中国地震局齐诚副司长、中国科学院倪四道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单新建所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丽所长、云南省地震局陈宇坤局长、山东省地矿局张晓海局长、云南红河州张珺副州长、元阳县慕明军县长等百余位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及施工人员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启动。

image.png

动员会现场合影

锚定国家战略 破解震源之谜

红河断裂是我国重要的活动断裂带之一,北段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中南段孕震潜能与地震活动性长期存在争议。作为“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任务,红河断裂科学钻探工程将在红河断裂中南段实施1孔3000米主孔和1孔800米先导孔钻探,穿过中谷断裂与山前断裂,终孔于哀牢山糜棱岩带。钻探将首次获取从浅部断层泥至深部糜棱岩的完整岩心序列。通过多参数测井、井下长期观测及实验室原位分析,系统揭示断裂带深部介质特性、应力环境及强震孕育机制,为厘清地震成因、评估断层活动风险提供直接科学依据。中国地震局副司长齐诚在开钻动员会上指出:“红河科钻的启动是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大震之问、破解地震难题的关键实践,将为地震科学研究贡献中国方案。”

党建赋能科研 锻造跨领域先锋

红河科钻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云南省地震局共同承担,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负责钻探施工。为凝聚跨部门协作合力,动员会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宣布联合成立“红河断裂科学钻探临时党支部”和“地震科技青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由20余名党员骨干组成,覆盖钻探施工、安全保障、数据监测、岩心实验测试等关键环节,明确“思想引领、攻坚协调、服务保障”三大使命。授旗仪式上,红河科钻项目负责人暨青年突击队队长陈建业研究员带领队员宣誓,誓言以青春热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彰显新时代地震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多维协同联动 彰显科技硬实力

钻探现场建设有先导孔区、主孔区、岩心实验区和生活区。动员会现场设置钻探设备展示区、项目宣传展板区和岩心实验室,全液压深井钻机、岩心取样设备、岩心实验测试设备等先进仪器悉数亮相,技术与科研人员现场演示操作并讲解设备功能。红河科钻项目负责人陈建业研究员详细解读了红河科钻的工程与科学目标、技术亮点及国际合作。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南大学等十余位权威专家全程参与,媒体记者对属地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进行专访,深入传递项目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红河科钻是我国首次在活动断裂带开展超3000米深度的科学钻探,将实现深部断层地质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的精准探测。倪四道院士表示,项目集成了钻探工程、地球物理观测、岩心物理力学实验等多学科技术,其井下观测与实验测试项目丰富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破解地震孕育机理具有里程碑意义。

科学攻坚启航 共筑安全屏障

上午10时30分,随着中国地震局齐诚副司长宣布“开钻”,钻机轰鸣启动,红河断裂科学钻探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与会嘉宾随后参观了钻井现场、科学展板、岩心实验室,并合影留念。动员会后,与会领导及专家赴红河科钻井场周边断层露头开展野外考察,围绕红河断裂地震地质背景进行现场讨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表示红河科钻的实施将为构建“透明地壳”观测体系,推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从地表观测向深部探测跨越式发展。未来,临时党支部与青年突击队将以“向地球深部要答案”的决心,确保红河科钻工程顺利实施,推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迈向国际前沿,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image.png

单新建所长宣布成立临时党支部和青年突击队

image.png

领导嘉宾参观钻探岩心和现场实验室

image.png

领导嘉宾开展钻探井场周边野外断层地质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