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海城地震50周年,3月27日,地质所特邀辽宁省地震局焦明若研究员和我所高建国研究员两位专家做学术报告,系统梳理海城地震预报的科学实践与社会价值,传承科学精神,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创新发展。
焦明若研究员以《海城地震成功预报50年回顾与启示》为题,通过介绍珍贵历史资料,全景式还原了1975年地震预测实践,带领在场的年轻科研人员共同回顾了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全过程,总结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和做法,探讨了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启示,还交流了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报科学研究进展。
高建国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海城地震以后各级政府对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视和地震工作组在艰苦条件下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开展地震科普宣传的事迹,指出“群测群防”机制在基层防灾能力建设中的独特价值。接下来他通过实例介绍建议加强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区域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最后高建国研究员鼓励年轻科研人员要不忘初心、以民为本,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潜心地震科学研究,提升公众防震减灾能力。
现场科研人员积极与老专家开展交流互动,通过两代科研工作者的对话,既传承了“脚踏实地、潜心研究”的学术传统,也为新一代地震工作者指明了“理论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的发展方向。本次学术活动不仅是对海城地震预测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更是面向新形势下防震减灾需求的思想碰撞,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