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板块大约从55个百万年前开始碰撞欧亚大陆,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持续隆升,同时在其东侧形成了印度-缅甸褶皱冲断带。冲断带的斜向挤压的变形通过断裂的逆冲和走滑予以吸收。2025年3月28日的缅甸7.9地震发生在冲断带的实皆断裂上(图1)。该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滑动速率为20‒24 毫米/年,是亚洲地区滑动速率最快的断裂之一。
图1:印度板块斜向汇聚图
图中黑色线表示逆冲断裂、红色线表示实皆断裂,黄色五角星为2025年缅甸7.9地震震中。(修改自Kundu et al., 2012)
自20世纪到本次7.9级地震之前,沿整个约1200公里长的实皆断裂上已发生10次6.6级及以上地震,且其破裂段的位置相互补充。此次缅甸7.9地震就发生在20世纪以来实皆断裂未曾破裂的段落上(图2)。但在更早以前,也就是1839年,在此段落上曾发生过一次8级左右的地震。大地测量学家通过GNSS形变数据反演实皆断裂闭锁深度,发现此次缅甸7.9地震所在的位置的闭锁深度为10‒16 公里(图2)。这也就是说从地表向下16公里的范围内,该段落上的断层以20‒24毫米/年的速率积累位错。从1839年到2025年,该段落上积累的位错量大约为3.7‒4.5米,按平均闭锁深度15公里计算,该300公里长的段落上积累的能量恰好等效于一次 7.8‒7.9地震。
图2:实皆断裂的滑动速率、闭锁深度及1900年以来地震破裂位置图
右图中黄色虚线圈表示1900年以来地震破裂的位置,浅蓝色椭圆表示2025年缅甸7.9地震大致破裂区域。
(图修改自Li et al., 2020;地震破裂范围和震级引自USGS)
我国西南地区一系列近北东向的左旋走滑断裂每年积累位移的速率均小于5 毫米/年(图3),但这些断裂经过较长时间的能量积累,已达至具备6.5以上地震的潜力。此次缅甸7.9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影响范围大致为300‒400 公里。我国滇西南地区部分断裂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范围,需要关注其对滇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影响(图3)。我国藏南地区与此次缅甸6.9地震距离超过700公里,库仑应力变化微乎其微。
图3:缅甸7.9地震对我国的影响
左图表示青藏高原活动断裂的滑动亏损速率,右图表示缅甸7.9地震造成的库伦应力场变化,
应力计算采用USGS公布的同震滑动参数、接收断层走向为北东45°。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与强震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 李彦川副研究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