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地震概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位于定日县城区以东的登么错断裂附近。登么错断裂是登么错地堑(申扎定结裂谷南段规模较大的地堑之一)东缘的主边界断裂,该断裂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之后表现活跃,先后发生M 5.0级以上地震10次。
2. 同震InSAR形变场
本次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使用陆探SAR卫星升轨数据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InSAR形变场(图1)。升轨InSAR形变场最大视线向位移约-1.7米,在登么错断裂以西地堑内产生一个宽20千米,长45千米的沉降区,沉降区范围与登么错地堑范围吻合较好(图2)。升轨形变区长轴均呈近南北走向,结合现有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背景,初步判定发震断层为登么错断裂(图1)。升轨InSAR条纹在登么错地堑内部光滑连续,沿登么错地堑西边界的登么错断裂具有明显的条纹间断,显示了清晰的地表破裂特征。InSAR条纹显示,本次地震仅破裂了长所乡以北的登么错断裂北段,长所乡以南的登么错断裂未发现明显破裂。
图1.定日地震陆探InSAR同震形变场
图2.InSAR同震形变场及余震精定位(灰色圆点)结果
3. 发震断层同震滑动模型
基于陆探InSAR升轨同震形变场,结合余震精定位结果,使用均匀半空间弹性位错模型,初步反演了此次地震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图3和图4)。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震断层走向约180°,断层倾向西,倾角较陡,约为55°。发震断层主要破裂区长度约40 km,滑动分布集中在地下10 km范围内,最大滑动量约5 m,出现在地下7 km深度。InSAR升轨数据约束的矩震级为Mw 7.0,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远震体波震源机制解结果较为一致。同震破裂表现出强烈的东西向拉张运动,与历史地震、震间InSAR/GNSS应变场相一致。
图3.发震断层滑动分布模型数据拟合与地表三维形变场模拟
图4.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的发震断层滑动分布模型
4.初步结论与问题
(1)基于现有数据,初步判定2025年西藏定日地震发震断层为登么错断裂北段。
(2)发震断层破裂段平均走向180°,断层面倾向西,断层倾角约55°,最大滑动量约5 m,位于地下7 km处
(3)现有InSAR数据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主要破裂区已经到达地表,潜在地表破裂长度约20千米。
致谢:陆探InSAR数据处理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华俊、王家庆博士生完成,滑动分布反演由梁宏伟硕士生完成,绘图统稿由张迎峰副研究员完成。感谢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李永生研究员提供的原始陆探SAR观测数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房立华研究员提供的余震精定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