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tonophysics: 青藏高原东南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米林断裂的古地震及其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地区是全球构造隆升与侵蚀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活动构造研究受侵蚀改造、保存等影响一直受到限制。大地测量学及地质学研究揭示的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的向东运移,在东构造结地区怎样被调节仍然没有确定,尤其是以刚性的块体挤出、还是被区域的内部变形所吸收是未知的。另外,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线性地貌,但其活动性的证据不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李康助理研究员及其导师徐锡伟研究员与合作者,在雅鲁藏布江林芝地区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探槽开挖及14C测年工作,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地貌证据显示存在一支长~80km活动走滑兼有逆冲分量的断裂,新定义为米林断裂;古地震探槽研究显示在5620到1945a BP之间存在一次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同震位移达~7m,根据经验关系估计震级Mw ~7.3-7.7;结合地层沉积年代约束了最小垂向滑动速率为~0.3mm/yr,考虑离逝时间,该断裂已经累计约Mw 7.0的能量,对邻区存在着威胁;通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抬升,米林断裂调节吸收了部分来自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

图1 研究区构造地貌图

图2 山脊位错的Google Earth影像及野外照片

图3探槽剖面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杂志Tectonophysics (Li K., X.W. Xu, Eric Kirby, F.T. Tang, W.J. Kang,2018, Late Quaternary paleoseismology of the Milin 

fault: Implications foractive tectonics along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Southeastern Tibet Plateau,Tectonophysics, (731-732):64-72, doi:10.1016/j.tecto.2017.12.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