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一时间开展地震应急科技支撑和现场工作调度,派出由陈杰、陈九辉、李涛、郭飚、张博譞、陈一方、高一帆、张振、于勇、李顺成、胡宗凯、钱黎、刘冠伸等地质与地球物理专家组成的现场科考队,赶赴灾区协助开展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月24日,在指挥中心的统一安排下,科考人员分为两组,一组沿别迭里沟横跨断层带进行地震地表烈度调查,发现土坯墙体倒塌、砖混墙体出现X型剪节理、大面积边坡垮塌等现象,且具有越向北灾害越重的趋势(图1a-c);在烈度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疑似地表破裂的情况(图2)。沿玉山古溪河向北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量的边坡垮塌现象(图1d)。另一组配合甘肃省地震局前往乌什乡、南关社区、南关村、喀赞村及九眼泉村开展地震烈度调查工作,共调查了5个社区、1个农村、16个小区、80户以上人家,观察房屋、建筑物等破损情况,形成记录报告(图3)。所有工作通过“地震现场调查”app上传到指挥部服务烈度图的编制。除了判别灾害情况外,还对当地受灾房屋主人开展科学普及。
图1 沿别迭里沟横跨断层带所发现的灾害情况
图2 疑似地表破裂野外照片
图3 房屋破坏和大棚墙体开裂照片
1月25日,地质所应急科考小组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分成两组,其中陈杰研究员密切配合新疆局同志参与了地震烈度图编制工作,充分利用地质所产出的InSAR形变场结果及野外科考初步结果,圈定了Ⅸ区和Ⅷ区。
为了更好的评估地震灾害情况,确定发震断层和可能的地表破裂发育情况,另一组李涛研究员与张博譞、胡宗凯、刘冠伸等四人继续沿别迭里沟向北追踪,并最终到达中吉边境附近,对沿线大型滑坡、地裂缝和岩崩等5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详细航拍(图4,图5)。总体上,自一处大型岩崩处向北(41.29°N,78. 55°E),地震地质灾害迅速减轻,据此初步判定,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截面中,北倾的断层截面可能为发震断层。
图4 别迭里沟内岩崩形成的滚石
图5 无人机航拍获得的此次地震形成的滑坡体
1月26日,地质组科考人员根据中国地震局地质所提供的InSAR结果中最大形变梯度带的位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通过高分影像解译出的疑似地表破裂的位置、以及吴传勇教授论文中给出的断层陡坎的位置,继续寻找地震地表破裂。初步结果表明,由高分影像解译出的疑似地表破裂实为机动车车印(图6)。沿别迭里沟及其西侧冲沟,在InSAR结果给出的最大形变梯度带的位置,尽管房屋破坏较为严重(图7),仍未找到地表破裂迹象。
地球物理组科考人员沿别迭里沟进行了踏勘,计划尽快布设不少于200台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线状流动地震台阵。
图6 由高分影像解译出的疑似地表破裂为机动车印
图7 InSAR结果中最大形变梯度带的位置(别迭里沟东侧)房屋受损严重
综上,经过三天的野外调查,初步确定此次地震造成的房屋破坏情况较轻,但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为一北倾的逆冲断层,发震断层可能未错出地表,位错量在浅部以弥散的褶皱变形吸收。在后续工作中,地质组将继续沿InSAR结果中最大形变梯度带进行地表破裂追踪,以核实上述推测是否准确,地球物理组将开始实施密集流动地震台阵剖面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