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追思马瑾老师,献上晚辈深深的敬意

人生中与马瑾老师有三次半的交集,马瑾老师从未教导过我只言片语,但这几次近距离的接触却使我获益良多。

时间拉回到约40年前,那时我7、8岁,当时地质所的职工大多住在北门大院中,记得那时马瑾老师住在8号楼。有天,父亲带着我到她家中,他们一直在谈业务上的问题。我一个孩子无所事事地坐在一边,环顾四周,就看见屋里桌上、地上全是书籍,当时只觉得这位身材颀长的阿姨与我平日见到的阿姨们都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也不清楚。但是能感觉到父亲对她的态度相当之尊重。后来渐渐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正是由于马瑾院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事业上不懈的追求,才能在以后的40年间谱写出更加灿烂的人生篇章。这个记忆我从未与人提起过,由于父亲去世的早,与他有关的不多记忆我都会一直珍藏在心底。所以工作后,每次在楼道里遇到马瑾老师相互问候,总会有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

记忆再回到90年代初,当时我从地校毕业分配到所里工作。有一次马瑾老师做学术报告,其实当时我的地学知识基本是一窍不通而且并不感兴趣,我只是想探寻这位女性在专业上为何赢得了父亲如此的尊重。于是去301会议室聆听马瑾老师的报告,短短1小时左右的报告后,我发现竟然听懂了大部分内容,她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深入浅出的论述让我心悦诚服。因为我知道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很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是不可能将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与见解给一个在专业上几乎一无所知的人说明白讲清楚。

记忆来到90年代末,那时我在三产公司负责地质旅游业务,有次集体组织去怀柔的某个景点旅游,马瑾老师夫妇两人带着女儿也来参加了,当时觉得十分荣幸,因为两大院士自费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所以觉得应该多关心照顾些。当我询问他们有什么需求时,夫妻二人明确表示不需要特殊照顾。由于我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马瑾老师反倒嘱咐我多注意身体,这教会了我宽以待人。

为何说半次交集,因为这次并没有与马瑾老师直接接触,而是看到了她的一幅书法作品,书写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看到时并不知道这段话的明确含义,查了下才知道大意是说做事要付出高于目标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这告诉我做事要严于律己。

当你从内心中觉得应该仰望一个人时,一定是她做人做事已经达到你向往却达不到的目标。马瑾老师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一生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执着奋斗;她淡泊名利、不慕繁华,一生专注于地学研究;她的人生是如此丰盈完满。她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使我们与她相处总能感受到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人生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你与她的每次相处,都让你记忆深刻、让你获益良多、让你温暖舒适。    

今天,作为一名晚辈为这位杰出的女性、亲厚的长者献上深深的敬意。

               

                           张虹  

2018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