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一)

地震应急处置方法




     安全三角    

地震发生时,不能马上撤离室内时,要躲避在室内较为安全的地方。

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俱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安全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护好头部     

  学校的小喇叭突然响起,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迅速指挥学生躲到课桌下,用手护住头。在地震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沉着应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有序撤离     

1994年12月31日北部湾6.1级地震时,广东湛江市区、雷州市及徐闻县等地正值学生上课,学生们普遍受到惊吓,由于缺乏防震知识,纷纷夺门奔逃,互相拥挤、推撞,致使部分中小学生撞倒或踩伤,还有个别跳楼致伤的。据统计,受伤总人数327人,其中就地住院治疗的重伤员71人;送湛江市治疗的重伤员4人。估计损失为160万元。 

 一个小学的演练是这么规定的:各班按楼上和楼下分成两组进行,楼下的一、二、三年级各自从教室的前后门分成两组快速跑到操场上;楼上的四、五、六年级—六年级从楼梯的左边快速下楼;四、五年级从楼梯的右边快速下楼,并且四年级在前速度要快,五年级的学生在后速度相对要慢。 

    

维持秩序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负责楼道、楼梯安全的安全员和班主任迅速到位;各出口除贴有明显的逃生标志外,在每间课室门口、各楼梯口、楼梯拐角处、安全出口以及操场上都要安排老师负责维持秩序、指引疏散路线,按照既定的路线有序撤离。老师的站位在门内不阻挡学生逃生的位置指挥,要最后一个撤离。     

团结互助     

  在同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搀护他一下,使他与你同行,一起撤离现场。“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吧!    

双手抱头    

要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好头部撤离,防止房屋上方有碎砖掉落砸到 

   


加速撤离

学校广播里传来“学校发生紧急事件,老师们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到学校大操场!”的指令,任课教师迅速行动,班主任立即到岗到位,共同指挥学生火速撤离教学楼。

在撤离中需要注意三件事情:一是保持间隔,即加速时,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眼神要快,注意脚下,即不要被路障碰着、拌着;三是如果穿跑鞋的话,注意系紧鞋带。 


紧急施救     

早期处置伤员的伤患处,十分重要。它为后期处置争取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当伤员多,医疗人员少,先分出伤员的伤情情况。根据伤情,作出不同颜色的标注,并放在明显处。早期处置的原则是先救重伤者,再救轻伤者。
包扎得法有压迫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固定骨折和减少疼痛等效果。 

   




   



版权所有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911356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6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甲1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62009001 传真:010-62009001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